信息来源:沛县
发布时间:2023-05-04
浏览 次
沛县是全国首批“武术之乡”,4月18日,又被授牌为全国第15个“中国文学之乡”,实现“文武双全”,引发当地老干部热议赞扬!
沛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朱广海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讲:“喜闻沛县获得了‘中国文学之乡’殊荣,我很高兴。这意味着沛县文学与艺术正值发展繁荣、生机盎然的春天。”
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沛县中等专业学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黄清华说:“汉高祖刘邦一曲《大风歌》慷慨激越,余绪缭绕,回荡两千余年,延续着古沛千年文脉。沛县‘中国文学之乡’的殊荣就植根在这深邃而富有时代张力的文化渊源之中,在古泗水、大运河、微山湖和大沙河的浸润下发芽生根,开花结果。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为沛县文学创作与发展注入生机活力,她吞吐天地芬芳,吸纳日月精华,酝酿出一行行铿锵诗句,一部部力作佳制。那一批批从湖畔田垄走出的作家、学者、文艺新秀踏春风、走湖河、似砥柱、如脊梁,支撑起‘中国文学之乡’的广厦。”
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诗歌学会会员、沛县文化馆原工会主席、副馆长丁可表示:“沛县摘得‘中国文学之乡’的桂冠,这既是我县文学事业欣欣向荣的标志,也是我们自豪与深受鞭策之余应该倍感压力的新起点。”“愿有真正经得起检验的作品给‘中国文学之乡’的匾额以辉映,愿继续隆起的沛县文学艺术的高地,有更多的跋涉者、登临者。”
在获得“中国文学之乡”殊荣中,沛县作家群体中的老干部、老同志们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如沛籍诗人丁可,他的诗作曾被作家周梅森读后拍案叫绝,誉之为当代杜甫,“他在挖一口深井,他把诗写到这种程度,让人吃惊。他对中国农民的艰辛写得非常深,非常细腻,非常的能打动人心。”电视剧《人民的名义》中郑西坡这个角色正是周梅森以丁老为原型来塑造的,其诗歌作品《母亲的专列》等在剧中被朗诵。
沛县热爱文艺的老干部、老同志们在获知家乡获此殊荣后,纷纷表示,一定要拿起手中的笔,或以书、或以画、或以诗、或以歌,为这块“金字招牌”再增光、再添彩!
朱广海说,要高擎引领人民精神前行的灯火,心中有人民、胸中有大义、肩头有责任、笔下有乾坤。主动地投身到沛县建设的大潮中去,从人民生产实践活动中,汲取营养,探索素材,拿起笔来,热情地歌颂沛县人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,热情地歌颂沛人以开拓创新为主的时代精神,热情地歌颂沛县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弘扬,热情地歌颂沛县人民在新时代所取得的重大成就,用最优秀的文学作品,来凝聚沛县人民的人心和力量,引领着沛县人民的精神生活向更高境界迈进!
附件下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