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来源:沛县
发布时间:2025-04-03
浏览 次
近日,沛县老年摄影协会党支部组织四十余名党员及会员走进淮安,以镜头为笔,在红色热土上勾勒革命先辈的精神图谱。这场红色之旅,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,更是以影像传承初心的生动实践。
行程首站抵达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,这里安葬着 1943 年浴血阻击日寇、全员壮烈牺牲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 82 位勇士,连长白思才、指导员李云鹏率部为掩护群众转移,在 “交通沟” 断口处与千余日伪军殊死搏斗,五次打退冲锋,毙伤敌 370 余人,最终全体殉国。八十二烈士纪念碑与纪念馆庄严肃穆,诉说着那场持续整日的悲壮战斗 。尤其令人动容的是,牺牲烈士中有五位来自沛县,他们从家乡奔赴战场,将热血洒在异乡的土地上。协会成员们怀着敬畏之心,用相机捕捉,让英烈长眠的这片土地以更广阔的视角被铭记。镜头所及,不仅是建筑与风景,更是对 “不畏强暴、以身殉国” 英雄精神的深情致敬。
在周恩来纪念地,成员们驻足于庄严肃穆的建筑群前,仿中南海西花厅的院落里,仿佛重现他鞠躬尽瘁的身影。纪念石前,众人合影留念,追溯周总理从淮安走出、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生的壮阔历程。无论是主馆内汉白玉坐像的凝视,还是陈列馆中珍贵文物的诉说,都让 “为人民服务” 的宗旨愈发清晰而厚重。会员们表示,周总理 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 的精神,与刘老庄烈士的英勇无畏交相辉映,共同构成了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。作为摄影人,有责任用镜头让这些精神具象化、永恒化,让更多人在影像中感受信仰的力量。
此次淮安之行,县老年摄影协会的成员们以专业视角记录历史现场,用影像语言讲述红色故事。当镜头闭合,初心已然明晰:红色印记不仅在镜头里,更在每一个传承者的行动中。县老年摄影协会党支部以光影为桥,连接过去与现在,让革命精神在定格的画面中永续,在时代的长河里流淌。
附件下载: